RFID技术与NFC技术的历史起源
随着“物联网“和”工业4.0”目前两大发展潮流的社会影响,RFID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。较早的RFID技术起源雏形可以追溯到二战,当时盟军雷达为了有效地进行敌我飞机识别,在雷达上加了一种无线电发射装置,雷达探测到飞机之后给飞机发送一段特定的无线电波,如果是自己的飞机则会回执一段无线电波,雷达接收到之后就可以判定为自己的飞机,如果没有回应则认为是敌方飞机。历经几十年的发展,根据用途的差异现已延伸出很多的频段。作用领域也从较早的单一物体识别延伸到多物体群读管控、近场支付等场景。
相比RFID来说NFC起步晚很多,大概是2003年前后,PHLIPS、SONY、NOKIA三大IT成员聚在一块,在原有RFID的基础之上统一了一下并增加了一些特有的东西推出了NFC技术。
RFID的分类方式很多,例如按有源还是无源来分,按能量传递方式来分,本文只为了说清RFID与NFC的关系所以此处只讨论按频段来分。
根据作用领域不同,RFID分很多的频段,从低到高可分为:
1、低频:125K、134K
2、高频:13.56M
3、**高频:900M
4、微波:2.4G、5.8G
当然,读写器,这并不是所有的频率,只是我们日常接触得较多的几个而已。需要注意的是900MHZ、13.56MHZ,这两种频率应用范围较广,我们常用的公交充值卡、饭卡、PBOC银行卡都属于13.56MHZ频段,而经常用于库存管理的商品标签则以900M居多。
与13.56M不同,900M是一个泛指,并不是一个确切的频率,每个国家有所差异,我们国家的频段在900M上下一点,rfid读写器厂家,所以一般都用900M作为代名词。
RFID与NFC的关系
两种射频技术的共同点是都采用13.56M,而13.56M又是我们接触得较多的RFID频段,这也正是很多会弄不明白RFID和NFC的区别的原因。其实RFID的范围比NFC要广很多,除13.56M之外还有很多其它频段,而NFC只有13.56这一个频段。而NFC制定的初衷是为了近场支付和松散认证的小数据交换,NFC选用了13.56M作为基础,同时增加了一个点对点的通信,传统的RFID只能同一时间一个READER与一个 TAG交互,而NFC可以两个READER之间相互传数据。
同时NFC并没有兼容所有的13.56M RFID,只是有所取舍地兼容了14443 TYPEA和15693两种协议,对于像这种14443 TYPE B并不支持。
GM-HT905 新一代移动物联终端
GM-HT905移动物联手持终端是一款基于Android 4.4操作系统的高性能、高可靠的工业级手持数据终端,能与其它设备进行无线通讯,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,支持一维/二维条码扫描、RFID读写、NFC通讯、红外通讯模块、GPS定位、拍照、语音通讯、Wi-Fi、蓝牙等功能。
GM-HT905**高频手持终端是一款性价比**高的手持移动终端,让企业更少的投入快速实现移动作业,迅速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,获取更高的**。全面支持移动、联通、电信3G无线通讯;可靠耐用的品质让用户**使用。
主要功能
★支持A n d r o i d 4 . 4的操作系统;
★支持W C D M A / G P R S / H S P A + / G S M、W i - F i、蓝牙、N F C等多种无线通讯方式;
★支持一、二维条码激光或影像扫描识读;
★支持1 3 . 5 6 M H z H F R F I D 读写;
★支持红外通讯模块;
★支持蓝牙4 . 0近距离数据传输;
★支持5 0 0万像素自动对焦摄像头。
以上内容由东莞市艾特姆射频科技有限公司发布,如需了解更多**高频手持机、rfid模块、rfid读写器的产品信息,请拨打图片上的联系电话与我们联系。
RFID远距离阅读HT905:
HT905物联网手持式RFID远距离阅读器,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,
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,移动 rfid读写器,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。
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,操作快捷方便。
HT905 RFIS远距离阅读器/手持机在众多行业例如制造,畜牧,医药,**高频rfid读写器,港口,电力,零售中已经用了广泛的应用。
HT905 RFID远距离阅读器/手持机多应用在物流和供应管理、生产制造和装配 、航空行李处理、邮件/快运包裹处理 、
文档追踪/图书馆管理、动物身份标识 、运动计时、门禁控制/电子门票 、道路自动收费、一卡通、仓储中塑料托盘、周转筐中